
□本報記者 趙新秋 攝影報道
天懸銀盤,月灑清輝。每逢中秋佳節,團圓與相思總能觸碰你我心尖。9月22日,海東市樂都區洪水鎮馬家營村村委會與樂都區婦聯聯合舉辦了月餅展,在濃濃的月餅香中迎接中秋佳節的到來。
當天,各式各樣的月餅擺在村廣場的桌子上,月餅上面有用面捏出的蝴蝶、飛龍、鮮花,還有玉米、辣椒、土豆,甚至還有別出心裁的能工巧匠在月餅上捏出了五星紅旗。“制作青海傳統月餅時,需要將面粉發酵后,揉好搟開,涂上一層清油,撒上色香兼備的香豆粉、紅曲、姜黃等,用手攤勻,揉成柱狀,團成面團。”參展的村民告訴記者。
“馬家營村村民共有123戶,今天參展的就有120戶,有的一家做了兩三個月餅,所以今天參展的月餅超過130個。”樂都區洪水鎮組織委員張富娟告訴記者,本次月餅展還將評比分數,現場從每個參展作品的味道、整體外觀打分,還為村民們設立了獎項,旨在營造中秋節的氛圍,吸引游客前來購買月餅,為村民增加收入。
“這是我賣出的第三個月餅,甜月餅很受顧客歡迎。”村民許世偉樂呵呵地將自己展出的月餅打包好送到顧客手上。
張富娟向記者介紹,今年已經是洪水鎮舉辦的第三屆月餅展了,趕在今天開幕式之前,已經有了16個訂單。往年差不多有1000單,能為村民們帶來12萬余元的收入。這幾年,洪水鎮的月餅展展出的月餅不斷推陳出新,在月餅的口味、造型、包裝等方面下功夫,通過減糖、減油、款式、定制等多元創新吸引顧客。
傳統節日與現代生活有機耦合,不僅給漂泊的人們提供了團聚的契機和理由,更映照著大家對佳節所深蘊的文化價值的認同。“我在外地打工,今年格外想家,提前一周就回家來過中秋了。”村民李宇云攙扶著母親相視一笑說道。
中秋節,由月及人,由己到家,不變的是底色,是每一個老百姓對團圓的追求。此次月餅展,旨在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彰顯了洪水鎮老百姓對非遺美食文化傳承的熱情,體現了馬家營村婦女同胞勤勞致富的業余文化生活,增進了鄰里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