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察警燈在身邊,我們現在做生意更安心了!”這是海東市樂都區崗溝街道夜市攤點個體戶李向珠今年最大的感受,“在夜市擺攤難免會遇到一些糾紛,前段時間派出所召集個體經營戶座談,組織大家簽訂責任書,商戶和民警建立治安聯防微信群,優化了夜市經營秩序。”
今年以來,海東市公安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推進“一村一警”全覆蓋,推動落實社區民警兼任村黨支部副書記,健全村、社、企治保組織,確保社區民警與群眾力量緊密攜手,推動警務與村務深度融合。
■善思善為 助力新時代“楓橋經驗”落地生根
近日,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五十鎮五十村村民張存花家的十幾只羊踩壞了村民李才讓家后院的田埂。李才讓多次協調無果后,自制了田埂護欄擋住了羊上山的路。張存花得知消息,準備上門理論。五十村“村警”魯立木多杰聽說此事,立即報告了派出所。
了解到兩家的基本情況,五十派出所迅速啟動矛盾糾紛調解機制,第一時間組織民警上門了解情況,與“村警”、五十村黨支部副書記一起實地走訪調解。經過耐心細致的調解,雙方握手言和。
“我們轄區18名‘村警’人手一本村情手抄本,對老鄉家的院落分布、家庭狀況、潛在矛盾等都做了詳細記錄。他們發揮‘六員’即聯絡員、管理員、調解員、服務員、指導員、宣講員的作用,對本村基本情況、矛盾隱患了如指掌,就是我們派出所的‘活地圖’‘活電腦’。”五十派出所所長解統壽說。
發揮“村警”的主觀能動性,預警化解矛盾糾紛,是新時代“楓橋經驗”在海東的成功實踐。多年來,海東市公安局不斷加強社區農村警務建設,引導全市1626名“村警”充分發揮“六員”職責。
“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分子現在越來越狡猾,他們會自稱是公檢法工作人員實施詐騙。”“網上購物時,他們會偽裝成客服人員實施詐騙。”今年3月,海東市平安區公安局從各警種抽選理論功底深厚、工作經驗豐富、宣講能力突出的民輔警40余人,并邀請小學教師、學生,組建“平安楓警”宣講隊,專門致力于政策理論宣講、法律法規宣傳、防范技能講解。5個月來,宣講隊的足跡遍布轄區企事業單位、社區村鎮、校園等人流量大的場所,開展精準宣講30余場次。
海東市公安局推動落實黨員民警進社區黨組織班子,全市17名派出所所長任鄉鎮副鄉(鎮)長,33名社區民警進社區居委會黨組織班子兼任副書記,同時成立“平安楓警”宣講隊、“建輝”警務室,組建“紅袖章”巡邏隊,建立矛盾糾紛常態化排查化解機制。
截至目前,海東共有1個平安類品牌社會組織、13個專門命名的農村義務巡防隊伍、近2000個治保組織,群防群治力量近萬人,全市矛盾糾紛調處成功率達97%以上。
■聯動協同 治理效能更優質
隨著盛夏來臨,河湟新區各類“夜經濟”開始繁榮,市民紛紛走出家門,消暑納涼、夜市聚餐,成了仲夏夜一道獨特的城市風景,而對守護城市“夜平安”的河湟新區公安民輔警而言,他們的工作才剛剛開始。
“今天的清查任務比較重,大家合理安排好時間,主要瞄準餐飲店、建筑工地這些人員密集的地方。”
“夜市上人員復雜,大家多巡查、多詢問,提醒店家要注意風險隱患,不穩定苗頭。”
這是海東公安開展夏季治安巡查宣防行動,常態化巡邏的一個縮影。
夏季治安打擊整治行動開展以來,海東市公安局聚力打擊突出違法犯罪,嚴密社會面治安防控,深化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命案破獲率100%,偵辦刑事案件量環比上升6%,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升。
“派出所‘主防’作用發揮得當,社區民警充分發動各行業場所保安、治安積極分子、商鋪業主等社會力量,組成工作小組,隨時了解群眾困難,主動排查各類糾紛隱患。”海東市樂都區崗溝街道辦事處主任徐宗武說。
記者了解到,海東公安機關緊扣“市縣主戰、派出所主防”定位,夯實基層基礎,理清工作架構,持續推進“兩隊一室”派出所警務機制改革,所內分工協作、區域聯勤支援、警種協同作戰、警網聯動等機制不斷健全。
目前,海東市社區民警80%的工作時間在社區,真正實現了變“下社區”為“在社區”,最大限度提升了勤務效能。
■合成協作 警務模式更快捷
“網上在逃人員、犯罪嫌疑人范某在你所轄區出現。”近日,樂都區公安局馬營派出所得到一條線索,犯罪嫌疑人范某因涉嫌詐騙罪被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公安局列為網上追逃人員,近期犯罪嫌疑人范某在樂都區有了活動軌跡,接到指揮中心指令后,樂都區公安局馬營派出所民警多方走訪,獲悉犯罪嫌疑人范某在某加油站打工的信息后,派出所立即匯報局領導,并聯合周邊派出所,很快將范某抓獲。
馬營派出所所長香曲才讓向記者介紹,樂都區公安局推行局領導班子聯點調度包抓、機關部門聯動支持支援、鄰近派出所聯治協作互補的“三聯”警務運行模式,實現了警情一體處置、警力深度盤活、要素全面管控、警務效能無限釋放。
執法辦案水平顯著提高,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發案數逐步下降,轄區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直線上升……這些看起來在短期內很難實現的,在海東卻是實實在在的,這得益于海東市公安局各式各樣的警務建設,這些快捷警務模式讓公安工作插上了“翅膀”,守護了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助力構建平安海東、幸福海東。
實行“點對點”聯勤互補和聯治協作,不僅有效激活了派出所基層基礎工作“神經末梢”,而且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注入了強大動力。3年來,全市刑事案件破案上升8.43%,連續8年實現命案破案率100%,精準打擊了各類違法犯罪活動。
海東市公安局還大力推進視頻指揮系統覆蓋基層所隊,加速全市公安“情指行”一體化建設,有序推行“兩隊一室”改革和智慧安防小區建設,推進由“管理”到“治理”全面轉換。公安機關用夜以繼日的忠誠守護,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公安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
記者手記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在海東,“村警”有1626人,這便是1626簇熾熱的火苗、1626顆溫暖的星,他們深受群眾信任,在開展法治宣傳、預防打擊違法犯罪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近年來,海東市公安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推進“一村一警”全覆蓋,充分發揮“村警”的主觀能動性,預警化解矛盾糾紛,推動警務與村務實現了深度融合,這是新時代“楓橋經驗”在海東的成功實踐。我們欣喜地看到,在選好用好“村警”的基礎上,依托轄區派出所,海東公安機關在聯點幫扶村成立群眾治安聯防隊,充分發揮群防群治隊伍“千里眼”“順風耳”“守護神”作用,延伸警務觸角,構建起警民聯治聯防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枝葉關情,念茲在茲”。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就是要懷著深厚的愛民之心,忠實踐行人民公安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堅持源頭治理、群防群治,與群眾手拉手、心相印,以“基層之治”夯實“中國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