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青海晶陽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9萬只石英坩堝生產項目第一只石英坩堝產品在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川工業園區成功下線。該項目產品的成功下線,標志著東川工業園區在新能源產業發展上又邁出了堅實一步,為開發區加快建設光伏制造千億級產業集群和全面融入打造清潔能源產業高地注入了強勁動力。
青海晶陽年產9萬只石英坩堝生產項目,總投資約5億元,主要利用原青海鑫諾光電科技有限公司閑置廠房建設石英坩堝生產線10條。該項目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項目6條生產線中4條生產線建成投產,其余2條生產線正在進行設備購置;二期項目4條生產線預計2024年建成投產。屆時將形成年產9萬只石英坩堝生產能力,預計可實現年產值約12億元,年納稅總額約1.4億元,新增就業120余人。
石英坩堝是光伏及半導體領域高純石英砂的主要制品,主要應用于支持高溫條件下連續拉晶。在單晶硅生產流程中,石英坩堝是光伏單晶爐的關鍵部件。該項目作為開發區光伏制造產業鏈重要補鏈項目之一,對于推動開發區光伏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園區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青海晶陽年產9萬只石英坩堝生產項目的順利落地建設,充分彰顯了園區服務企業的溫度和熱度。該項目順利建設及產品成功下線,是園區加快推進“優二進三”“騰籠換鳥”發展的典型,為園區推進此項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同時標志著園區在推進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上邁出了新的步伐。
從生產到生活,從技術到創新,從突破到唯一,圍繞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產業“四地”,聚焦三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和一個創新高地……今年以來,西寧市將產業“四地”建設為主攻方向,瞄準三個千億級產業集群、鹽湖資源綜合利用、清潔能源制造等重點方向,深入開展鹽湖資源綜合利用、氫能全產業鏈等新興產業研究,加快鈉離子電池、鎂基功能材料、鎂基能源材料、氫能裝備制造和氫燃料電池等產品技術攻關和研發,前瞻布局氫能產業、儲能產業、電子信息產業、“雙碳”產業、5G+制造業等產業發展新賽道,融合發展鹽湖化工、有色冶金、新材料、新能源產業集群,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化發展,不斷增強工業發展后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