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金顯花
“現在不論白天還是晚上都有人放煙花爆竹。喬遷、結婚、白事、升學、滿月周歲要放,買個新車也要放……有凌晨放的、半夜放的、中午放的,還有爆竹就在我家窗戶邊爆炸的……家里有老人和小孩的,中午和晚上好不容易睡著,一陣爆竹聲直接驚醒!”近日,市民李先生給本報熱線打來電話稱:在城市城區亂放煙花爆竹,對居民生活質量、居住安全、城市形象、生態環境都有非常大的影響,希望有關部門能進行整治。
噪音擾民、污染環境、影響市容、引發火災事故……近年來,燃放煙花爆竹這個習俗,正遭受越來越多市民的質疑。針對群眾的呼聲,在我國許多城市都已出臺相關規定或者條例,對于違反禁止燃放的情形及處罰也規定得很明確。按照規定,除了春節、政府批準的重大活動外,其余時間均為“禁燃期”。但在平時,我們還是經??梢钥吹?,每當有商店開業、百姓婚喪嫁娶或是喬遷新居時,煙花爆竹照樣會炸得烏煙瘴氣。
實事求是來講,煙花爆竹被禁止燃放,是有其客觀現實基礎的。一方面短期集中燃放煙花爆竹,會釋放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物質,沒有燃盡的火藥及剩余的灰塵也會造成可吸入顆粒物污染,導致大氣中的有害物質尤其是PM2.5濃度大幅度上升。這些氣體和煙塵彌漫于空氣中,造成空氣渾濁,極易引起霧霾天氣。如果人們長時間呼吸這種被污染的空氣,會刺激呼吸道黏膜,傷害肺組織,引起或誘發氣管炎、肺炎、肺氣腫等疾病,尤其對患有心腦血管系統疾病的病人、老年人及少年兒童影響更大。另一方面,現代城市,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居住人口密度大,其空間已不適宜燃放煙花爆竹。煙花爆竹燃放后,除了增加火災隱患外,最讓人揪心的是好奇心重、安全意識差的孩子或是低齡兒童,是最容易因燃放煙花爆竹受傷的群體。另外,還有很大一部分人認為燃放煙花爆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但不妨仔細想想,現在的煙花爆竹威力遠非過去所能比,不論是射程還是殺傷力都很強,這就使得這種習俗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
如今,在海東,也有越來越多的市民身體力行支持“禁燃禁放”,這也反映出禁燃禁放煙花爆竹在社會上不斷積累共識,全市各級政府部門和立法機關應當順應這種輿情和民意,引導和培養關于限放、禁放問題的公共理性,最終成為科學的公共政策和立法行為。與此同時,改善空氣質量、維護公共安全、保障人民健康,從來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既要靠剛性的法律規定,更要靠嚴格的制度執行。全市各級各部門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下定決心、強化措施,扎實做好城區禁燃禁放煙花爆竹工作。要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協調配合,完善聯動機制,夯實屬地責任、行業監管責任,形成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另外,還要通過不定期發放傳單、懸掛條幅、開展宣講、網絡宣傳等多種手段,宣講禁燃禁放相關規定及重要意義,提示廣大居民要自覺遵守相關規定,支持煙花爆竹禁燃工作。
綜上所述,筆者以為,“禁燃煙花爆竹”應成為全民共識。作為市民,每個人應從自身做起,不購買、不燃放煙花爆竹,既要以實際行動踐行低碳環保理念,又要積極勸導他人不燃放煙花爆竹,將燃放煙花爆竹的傳統讓位于文明與健康,維護文明、低碳的社會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