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杭州亞運會足球女子B組第一輪比賽中,中國臺北隊與印度隊在溫州奧體中心體育場(下稱:體育場)開賽。
這是溫州作為杭州亞運會協辦城市的第一場比賽,臺前幕后的工作人員堅守崗位,用勤勞、專業、智慧“護航”亞運賽事,踐行責任擔當。他們的“十二時辰”,也是無數杭州亞運會工作人員的日常。
20日亥時(21時—23時),體育場內燈火通明,中國臺北隊女足運動員在綠茵場上揮灑汗水,提前適應比賽場地。
場館內,安保、醫療、競賽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們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堅守,以保障訓練正常進行。
“我們采取‘值守+運維+巡檢’的方式,只為做到萬無一失。”溫州奧體中心場館群運行團隊場館設施運維副主任林堅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為應對場館中的突發狀況,每位工作人員都配備了對講機,大到場地照明,小到水管替換、門鎖維修、衛生間燈泡不亮等,都有專人第一時間去處理。
21日辰時(7時—9時),體育場逐漸熱鬧起來,各路工作人員到崗后第一時間集中開會,落實自己一天的任務,時間精確到分鐘。高歡歡也開始“角色扮演”,以觀賽者的角度再次認識這座可容納5萬名觀眾的場館。
“從入場到抵達各自的坐席區,觀眾要走過哪些路段,可能面臨什么問題,會產生何種需求,都是我們要考慮的。”高歡歡說。
跟隨高歡歡的腳步通過安檢,帶有白色頂棚的觀眾信息服務亭十分吸睛。這座小小的亭子里,準備了觀賽指南、應急輪椅、拐杖、喇叭、助視器、嬰兒車、擴音器、手舉牌、一次性口罩等物資,觀眾們可根據需求免費使用。
高歡歡整理觀眾信息服務亭。傅飛揚 攝
走過觀眾信息服務亭,沿著長長的階梯拾級而上,視野瞬間變得開闊起來,綠色的草坪、紅色的跑道、如馬賽克一般的觀眾座椅映入眼簾。
“我們在過往的測試賽中發現,許多觀眾走過階梯來到視野相對開闊的平層后,會在這里停留,有的拍照打卡,有的駐足欣賞,可能產生安全隱患。”高歡歡介紹說,為此,他們安排了充足的志愿者進行疏導,讓環形的觀眾流線有序進場。
高歡歡表示,參與“家門口”的亞運盛會,許多民眾都希望留下寶貴的回憶,他們也安排了6只由志愿者扮演的亞運吉祥物在公共區域表演,與觀眾互動。
21日未時(13時—15時),隨著賽事的腳步臨近,許多準備工作都走到了尾聲。在體育場的草坪上,工作人員進行草坪劃線、修剪草坪等任務。
觀眾席上,一隊隊安保人員不時走過,檢查場館中的角角落落。
安保人員巡查途經觀眾席。傅飛揚 攝
繞著體育場一樓走一圈,每隔數米就會有一道暗門。配電房、智能化系統控制室、給排水系統控制室、大屏監控室……一切準備就緒。
林堅介紹說,場館運維包括主體建筑各功能空間——電氣、給排水、通風空調、消防、智能化、特種設備、建筑結構、體育工藝等八大系統,“運維團隊各司其職,這些重要設備,在開館前兩到三個小時就會有人值守。”
21日酉時(17時—19時),隨著專業體育照明燈具打開,有“大龍眼”之稱的體育場仿佛睜開了眼眸。
18時40分,在明亮的燈光下,運動員們陸續上場熱身訓練。19時30分,中國臺北隊與印度隊開賽,場館中無人注意的角落里,工作人員穿戴整齊,安靜地見證大幕拉開。